全国服务热线:
农历二月初一这一天的传统习俗文化
农历二月初一这一天的传统习俗文化

发布时间: 2022-11-11 10:24:16

  中国面花之乡--阿寿村

  阿寿村,位于大荔县城西南方向10公里处,明天启时,因村建于永寿寺旁,得名阿寿。阿寿村面花艺术历史悠久,起源于汉唐,普及于明清,流传于现代,以其独特的制作技艺、渊源的历史背景、栩栩如生的造型,成为渭北平原一支独放的奇葩,享誉中华。阿寿面花做工精巧、花样繁多、造型独特、古朴大气、寓意丰富,曾先后在省内外面花大赛中荣获特等奖、一等奖,已被列入“非遗保护名录”,中央电视台将其录入《中国百绝》专题,阿寿村也被誉为“中国面花之乡”。

  面花,是用面捏制成的民间艺术品,也叫“花馍”、“礼馍”、“花馒头”,它普遍流行于以吃面食为主的我国北方。面花艺术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花馍不同,其形态含义亦各有千秋,总归都是表达生活中许多香港中华活血龙代理商的寓意和对美好生活的期许,在民间生活应用广泛。在阿寿村,不管是供奉药王孙思邈先生,祭拜祖先,还是逢年过节,家家户户都得蒸花馍。供奉药王时蒸花供、花狮、立虎、卧虎、戏楼、牌楼、神庙等;结婚行礼蒸龙凤喜馍,意味花好月圆、龙凤呈祥;元宵节娘家为女儿送馍,有大型的翅膀馍,双对小馍,寓意比翼齐飞,大展宏图,还有小鸟馍,十二生肖头,寓意成双成对;重阳节娘家为女儿送糕,有大枣糕、鱼儿糕、大花糕,形大如盆;老人过寿,送寿字,寓意寿比南山、福如东海,还有花供五女拜寿,意味着老人安享晚年,富贵长寿。总而言之,面花艺术已成为当地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民间文化。

  中国一绝--《药王庙》面花

  阿寿村面花最出名的是90年代后期,由马勤叶、张月香等创作的《药王庙》面花,作品气势恢弘,古朴趣拙。她们按药王庙建筑形状,逐件生捏熟蒸后,组装成一体,它有正对着庙门的戏楼、庙门楼、庙门两侧铁旗杆、牌楼、石狮、前后殿、万人伞、两侧龙虎震守的药王洞(寝室)等10余种,占面积约2.5平方米,其中戏楼、前后殿均高50厘米,宽40厘米,气势宏伟磅礴。庙门、牌楼外饰雕梁画栋,古态雄风,雀跃屋脊,燕翔楼端,体姿舒闲,栩栩传神。再赏那石狮石虎,火眼金睛,威态飚炳,严阵洞口,他人难入,颇具大西北狂风卷沙之势态。“药王庙”的墙壁外饰是以数千朵白梅贴面,似象牙玉石雕琢,似梨花盛开傲放,眼前犹如花的世界,神色炫目,气韵酣畅,脉络连贯,意象生动而巧工天成。《药王庙》面花在省、市、县大赛中多次夺魁,被称为“中国一绝”,并在省电视台、中央电视台专题报道。中华活血龙水蜜丸多少钱一盒

  面花盛会--阿寿村二月二庙会赛花馍

  据传,阿寿村曾是唐代名医药王孙思邈行医治病过的地方,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一代名医,在这里建造了药王庙,每年农历二月初二庙会前一天都要举行面花祭祀巡游活动,这一活动已经传承了数百年。

  每年二月二药王庙会前几天,阿寿村四社八队就开始捏花馍,做出有关纪念药王孙思邈的供品面花,如药王庙门、迎门狮、旗杆、大殿、药王洞、药王山、九莲灯、蜗牛山、转云伞花供、花桥等等。每个能加入到“捏馍方队”的女人们,都是千挑万选村里的“人梢梢”。每次捏馍时,等所有人员齐整后,大家在中华活血龙是热性还是凉性“总拿大妈”(捏馍的主帅,视年龄、辈分、技艺而定)的分工下,按来人的特点和特长,将揉面、做底、捏花、配色、烧锅等程序安排妥帖,大家既有分工,各负一责,又有合作,齐心协力。她们总是在说笑斗嗔中,欢快、娱乐地完成了一件又一件面花的艺术创作。这些巧媳妇、能婆婆们在制作面花的过程中,不画图纸,全凭经验和记忆创作,不能有半点的瑕疵,这些作品无不凝结着每一位制作者的智慧和勤劳。

  农历二月初一中午,阿寿村本地的、外村的男女老少聚集在街道两边等候巡游队伍到来,巡游遵照“东起西落”的老传统,按照“东、南、北、西”的顺序出发。12点整东社的队伍出发了。供品走在前面,四张桌,每张桌由四个妇女抬着,依次是秧歌队、锣鼓队、花轿队,四匹骡子并驾的锣鼓车是队伍的“尾巴”,一路敲敲打打,载歌载舞,好不热闹。队伍绕村一周后,到达药王庙,先给药王献上面花,然后再燃香拜祭,此时有人放响四只火铳,以炮声告诉其他社——东社抵达终点,“你方唱罢我登场”,南社队伍出发了……就这样,各社锣鼓队盛装列队,男女老少齐上阵,抬上精品花馍敲锣打鼓送到药王庙内比赛参展,十里八村的群众前来观看,四面八方而来的媒体记者、摄影师争相采访、抢拍镜头,场面热闹非凡,二月二庙会成了面花盛会。

  民俗瑰宝--阿寿村社火

  阿寿村社火历史悠久,以巧、真、妙、玄久负盛名!是从阿寿村这片沃土地上长出的民俗文化奇葩,是阿寿村一张永远的名片,中华活血龙也是阿寿村人不可磨灭的记忆和骄傲。社火早已融入到阿寿人的血脉之中,成为阿寿人的一种精神寄托。

  社火,亦称“射虎”,是我国民间一种庆祝春节的传统庆典狂欢活动。也是高台、高跷、旱船、舞狮、舞龙、秧歌等等的通称。而阿寿村的社火,据村上的社火老艺人讲,已经有了二百多年的历史。阿寿社火,其与众不同,每到耍时,过去一直都是项戴响铃、脚底生风的彩色骏马叮叮当当,绕圈开道。说是开道,其实也是在耍马,故称之为马故事。后来,以马故事开场逐渐被改为以百人组成的雄风锣鼓队鸣锣开道,他们打着阿寿百人雄风锣鼓队的队旗横幅,鸣锣捶鼓,走在社火的最前面,浩浩荡荡,威风凛凛,接着便是百面(人)彩旗和百人扇面舞,随后,才是烟花助兴,噼啪腾空,在一片烟雾缭绕的情境中,近二十转故事的社火(杆)才徐徐揭开神秘的面纱,从云雾飘渺的空中缓缓走来,飘飘欲仙,若隐若现,似神仙下凡。

  那历史的、现代的、生产的、生活的故事都在这一出出的社火杆上被演绎,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这一出出一转转社火杆上的故事,就是阿寿社火最精彩最神秘最引人注目的看点。其实,这个最精彩的社火(杆)转,准确的叫法应该叫“芯子”社火,由于它的特别,只要你说起阿寿村的社火,人们想到的就一定是这个“芯子”社火。

Copyright © 2013-2021 版权所有 中华活血龙正品专卖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