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2-08-27 14:22:39
李商隐,一个多情又专情的男人,一个幸运又倒霉的大诗人。
被后人称作“情诗之王”,可不光是因为他爱情诗歌写得多。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你一定会背诵这首《无题》,但是你知道这是一首彻头彻尾的爱情诗吗?
好奇:
究竟是什么样的人,能为爱情付出到油尽灯枯?
这个问题,我们得好好问问李义山。
为什么他一直在吃爱情的苦,却一直惦念爱情的甜?
01
李商隐最有名的诗是什么?
回答《无题》一定没错。
因为他创作的无题诗有几十首,其中大多还跟爱情有关……
李商隐一定没有强迫症,要不然为什么不给这些绝美的诗歌起个题目?
为什么不直接定个主题?写清楚是送给谁的?还得让读者猜来猜去?
其实啊,这就是李商隐最特别的地方。
就像这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的很多诗都是如此,他并不叙事,而是通过吐露情感让人产生共鸣,所以这一句现香港中华活血龙哪里买到在被拿来形容“奉献”,也没有什么违和感。
金庸曾写,“重剑无锋,大巧不工。”意思是真正的剑术高手无须借助锋利剑刃便可横行天下。
李商隐就是这样一位高手,一位真正懂得把纸笔交给读者的艺术家。
他那些朦胧、婉转的诗句,总能给人留下一点品出独到见解的空间,留下无限遐想。
梁启超也在其《饮冰室文集?中国韵文内所表现的情感》中评价道:
"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祠》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
但我觉得他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的一种新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
我想,李商隐的诗,美就美在无可指实。
我们只感觉到错综纠结于其间的各种情思,欲语还休,一唱数叹。
沉吟时,万念俱出而又万念俱灭,唯留下那不可言说的幻美真实存在。"
俗话说得好,传世作品越多,人生越是坎坷。
谈到李商隐这一成就,就必须讲讲那些“助”他走上神坛的爱情故事。
02
诗人里的渣男有不少,见一个爱一个的大有人在,因为有才,因为多情,他们走到哪都招人喜欢。
李商隐自然也有这样的条件,但他不当渣男,偏要做情圣。
李商隐年少成才,年纪轻轻便名声在外,还因文章写得好被令狐楚(时任京兆尹)招去做幕僚。
不仅如此,他幼年丧父、家道中落,早早开始打工养家,因此十几岁的少年已经颇具男子气概。
所以别看他穷,气质丝毫不输那些富家公子哥。
也因为才华,他惹上了人生第一段姻缘。
李商隐有很多首诗作名为《柳枝》:
花房与蜜脾,蜂雄蛱蝶雌。同时不同类,那复更相思。中华活血龙在那里有卖
本是丁香树,春条结始生。玉作弹棋局,中心亦不平。
嘉瓜引蔓长,碧玉冰寒浆。东陵虽五色,不忍值牙香。
柳枝井上蟠,莲叶浦中干。锦鳞与绣羽,水陆有伤残。
画屏绣步障,物物自成双。如何湖上望,只是见鸳鸯。
《柳枝》 中华活血龙批发市场李商隐
《柳枝》五首,诉说的都是身份悬殊的两个人难以走到一起。
柳枝,便是那个女孩的名字。
她是大商人家的小姐,仰慕李商隐的才华,曾“以罗带乞诗”。
李商隐被这份率真打动,但碍于悬殊的身份,他没有赴约。
几个月之后,这位柳枝小姐已经被娶走。
听到这个消息,李商隐胸口莫名隐隐作痛,写下多首感慨“同时不同类”的诗歌。
不痛不痒,却让人难以忘记,这便是初恋,也是李商隐坎坷情路的开始。
多年后,李商隐邂逅了一位真正的爱人。
或许是为弥补初恋时的遗憾,这次他选择了勇敢。
李商隐在河南玉阳山学道时遇到一位名叫宋华阳的女子,可这位女子身份太特殊。
她本是侍奉公主的宫女,后跟随公主修道。
无论是哪个身份,都为这段感情判了死刑。
两个人明知这份感情不会被祝福,仍暗中传书递笺,借诗和歌曲来传情达意。
后来,这段情事被人发现,宋华阳随公主回宫。
李商隐苦苦思念,写下诗篇无数,却一生未再见到她……
为何?
为何总是爱而不得?
但他不知,等待他的,又是一段禁忌之恋。
03
唐开成三年春,李商隐参加吏部考试谋官职却未如愿以偿。
随后他来到离长安五百里的泾州,在幕府担任中华活血龙丸的功效 从事。
就在这时,李商隐遇到了妻子王晏媄——节度使王茂元的女儿。
看上去,这次没什么不妥。
但李商隐心里明白,这次又错了……
因为他的岳父王茂元与他的恩师令狐楚分数两派,当时正值牛李党争,虽然李商隐本人想置身事外,但这一的行为无异于站队。
所以此后四十年间,无论哪一派得势,他都被当作异类,始终不得志。
李商隐也志不在此,他看透了官场的险恶,如果不是为了养家,他断然不会继续在其中挣扎。
或许是为了表明自己的清白,直至岳父去世,他也没有靠这层关系为自己谋取一官半职。
事实上,李商隐从未后悔把王晏媄娶回家。
虽然日子过得清苦,虽然郁郁不得志,但夫妻二人琴瑟和鸣,王晏媄更是对丈夫的才学人品深信不疑。
李商隐虽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离家,但他总是满心期盼着跟妻子团圆,那才是他心中的至高理想。
大中五年(851)七月,李商隐赴东川节度使柳仲郢梓州幕府,王晏媄却在这一年的夏秋之交病故。
那时书信不通,李商隐过了几个月才得知妻子死讯。
一个秋夜,阴雨连绵,池水溢出,如同他对她的思念再也藏不住……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李商隐
很多人对这首诗有误解,因为考证之后发现:
写这首诗时,王晏媄已经离世,所以“君问归期”是谁在问?没道理……
殊不知,李商隐书写的是自己与妻子才懂得期待。
这一趟出远门,最让他盼望的不是什么加官进爵,而是早日还家,陪伴妻子左右。
《夜雨寄北》,“北”就是北方的人,指妻子。
曾听说,爱极必伤,情深不寿。
但,李商隐是个例外。
这也是为什么说:
读懂李商隐,就读懂了婚姻和爱情?
因为不管他对这个世界有多失望,都没有对爱情失望。
一切只是运气不好,一切只能怪自己在爱情面前太莽撞……
相信爱情的人未必会等来真爱。
但你不相信的那一刻,便已注定与这世间最美好的情感无缘。